心理课情绪影响健康

  1. 为啥有的人心情不好时要喝酒?
  2. 大学的心理健康课真的有意义吗?

为啥有的人心情不好时要喝酒

在我的楼下有一个小酒馆,三天两头的就可以看到有人喝醉了酒又哭又闹的被朋友拉死***的给拉走的 。我在深夜的路边上,也经常看到有喝醉了酒躺在那儿睡大觉的。还有喝醉了酒在熙来攘往的大街上痛哭不止的都有。

一看这些人都是些人生中的不幸者。他们准是在生活中遇上了这样或是那样的麻烦和不顺心,可是他们又找不到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方针去排忧解难。于是乎他们就只有借酒浇愁,来暂且麻痹一下自己的神经,缓解一下自己的压力,驱除一下自己的烦恼。

一开头我对这些人嗤之以鼻,总以为他们太软弱,没出息。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的对他们改变了看法,开始同情起他们来了。

心理课情绪影响健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是啊,人这一辈子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况且我们又都是些小人物,碰到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除了能喝上一点小酒,趁着酒劲来恣睢地发泄一下自己的痛苦和忧愁,我们又能干什么

只有喝醉了酒,我们才能摘下自己坚强的面具,坦露一下藏在心底的柔情;只有喝醉了酒,我们的脸皮才能变厚一次,能放开地哭,放开地笑,放开地大哭又大闹;只有喝醉了酒,我们的胆子才能变大一次,把那些藏在心底的话儿,憋在心底的事儿,我们才敢讲出来;只有喝醉了酒,我们才能忘掉自己的卑微,忘掉自己的穷困,趁着酒劲,我们不妨装上一次高贵,吹上一次牛皮…………

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想喝醉一回就喝醉一回吧。喝醉了酒,把心里的苦都吐出来,把心里的泪都流出来,把心里的悲伤都倒出来。然后我们好好的睡上一晚上。然后我们迎着第二天的太阳,再重新开始我们依然卑微的人生!

心理课情绪影响健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是人到中年不如狗的八零后,我觉得我有资格解答这个问题

少年时候,总觉得青春的太阳不下山。

人到中年,蓦然回首,才发现日已西移。

心理课情绪影响健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父母早已驾鹤西去、父母满头白发,朋友一个个渐行渐远渐无书。而儿女尚未长大。很有一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悲凉。

有时候累了,来一口小酒。

有时候闷了,给我快满上!

酒,不失为一种极好的选择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能与人言者二三。

以前喜欢这句话,然而觉得浮夸。现在看这句话,怎么看怎么贴切。有些事说出去,别人说你矫情浅薄。不说出去,那只好闷在心里,冷暖自知。

所以,我知道了,为什么李白最想结交的,是天上的月亮。我也明了,他最想做的是“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我也想啊!

心情不好为啥要喝酒?

谢谢邀请!心情不好总要有一种方式发泄,或者说是缓解,酒可以愉悦心情,调节情绪,不是有一种“借酒消愁”的说法。这往往是男人的一种发泄方式,男人不比女人,女人心情不好可以大哭一场,通过眼泪来洗刷心情的郁闷和胸中的不快。男人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是家中的顶梁柱,是一个家庭的天,天不能塌,所以不能哭。心情不好,心中的郁闷怎么排解,喝酒就成了男人常用的发泄方式。有道是“一醉解千愁”,醉它个一塌糊涂,睡它个昏天黑地,把所有的不愉快通通忘掉。真能这样吗?

心情不好是不是就一定要喝酒呢?不!李白有句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发泄方式,心情不好往往就容易喝醉,喝醉了能痛痛快快的大睡一场,果然是好事。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么好的酒品?未必!有的人一醉,就拿老婆孩子发泄,打老婆打孩子,砸家具,这样的事经常可以看到。有的吐得昏天黑地,给身心带来伤害,这不值得。

其实心情不好的排解方式很多,比如:出到河边或者山上,对着河水或对着森林大声吼叫,不也可以发泄心中的郁闷吗?出外走走,散散心也可以缓解心中的郁闷;到球场去打打球,到体育中心去打沙包,舞剑也可以发泄心中的郁闷,达到缓解情绪,忘掉不愉快的事情!为什非要喝酒呢?为什么非要拿自己的身体健康来作践自己呢?不可取!

喝酒要在心情好的时候喝,少量的喝,才对身体有好处

我的体会是:自己属于爱喝酒一族,但在心情不好时,从未想过用酒解愁,反之对于借酒消愁或发泄的人不理解不同情,酒成了吐槽的借口,我认为酒应该在开心的时候喝,和朋友一起喝,分享快乐品尝美味,不负美酒。

古人说借酒消愁,许多人将此奉为宝典,于是就有了一遇到发愁之事就要饮酒的坏毛病,往往是大醉才欢。许多文人墨客也留下了诸多与酒有关的诗词,这些诗词脍炙人口广为流传,更加助长了借酒消愁的风气。其实借酒消愁没有科学依据,反而更伤身体。心情愉悦之际饮少许酒,有助于血液循环,对身体有好处,但是心情不好时最好不要喝酒,越喝越神志不清,越喝越容易冲动,酒壮英雄胆,一旦借酒发疯、酗酒闹事就后悔也晚了。

大学心理健康课真的有意义吗?

谢谢邀请。我觉得很有必要,且目前还做得远远不够。大学生12年寒窗苦读,踏入大学校门,非常不容易。相对封闭的环境,灌鸭式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只知道学学学,家长也将注意力集中到孩子的学习成绩上了,而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到了大学后,尽管从年龄上步入成年,但从心理上看还未到成年。再加上从中学被动学习到大学自主学习方式的转变,好多大学生难以融入大学生活,难以适应大学节奏,心理上容易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有必要及时予以心理健康疏导和辅导。因此,心理健康课要早开,多开,伴随大学生的学习生涯,这样才能培养身心健康的大学生。

我曾经是一位大学生。我认为大学的心理健康课是有意义的。大学生正处于青年的中期,心里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两面性,而且各方面发展也很不平衡,容易产生心理冲突和心理矛盾。主要心理矛盾有:

1. 学习动机过强与动力不足的矛盾。虽然大学生在学业方面较同龄人是优秀的,但由于大学学习和中学不同,不少学生出现学业问题。

2. 孤独感与强烈交往需要的矛盾。现在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强,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弱。

3. 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大学生,尤其是大一的新生,进入新的环境需要进行自我认知生活环境等诸多方面的调试和适应,而不少学生适应能力和自我调适的能力较弱,甚至感到不知所措、无能为力。

4. 愿望幻想与实际现实的矛盾。有的大学生发现大学并非是自己理想的伊甸园,现实并非向他们憧憬的那么好,有失望、紧张、过度焦虑 。以上这些心理冲突和心理矛盾,非常需要专业老师用科学的心理学知识, 加以疏导、引导和帮助。 这些问题如果解决的不好 就会大学生产生种种心理问题,甚至发展成心理疾病,轻者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重者甚至导致大学校园恶性[_a***_]的发生。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频发率逐年攀升。

感谢邀请!大学开设心理健康课非常有必要。而且心理健康课还应该开到中小学、开到社区、开到企业、开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为什么?且听我道来:

首先,关注心理健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我们都知道,“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在大家生存都很困难的时代,人们只要吃饱、能活着就行了。所以以前人们关注的是身体的健康,关注的是怎么活下去。但等人们生存不成问题的时候,人们自然由对生存本身的关注转向对生存质量的关注了。什么叫生存质量的提高?当然是要过得开心。但开心是怎么来的?人生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人们怎么开心?这就需要人会调节,调节机体、调节心理、调节社会关系、调节道德水平等等。所以现代社会提出了健康的定义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因此,心理健康课自然应运而生。

第二,社会发展加快促使人们提高心理健康维护能力。在古代,许多事情是世代不变的。比如生产工具,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的铁锹、镰刀、犁等,一直用了3000年,而解放初期用的“铁牛”(就是拖拉机拉犁),几十年后就没人用了。又比如生活用品,像扇子,也用了2000多年;再看看90年代用的“bb机”,不到十年的时间就绝迹了。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所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得人们自发调节心情的能力也明显不足,或是根本来不及有效调节。同时,社会发展加快,使得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人们面临的选择也越来越多。比如,你想工作,面临的只有一种可能,你不愿意也不行,只有好好干了。但若面前有若干工作的可能性,你就陷入混乱,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甚至干了某份工作,还觉得不足,这山看着那山高,怎么都不会开心。于是,只能通过系统研究、系统训练来提高自我调节能力,以更好的适应环境。所以心理健康课是必要的。

第三,生活水平的优越凸显了心理对生理的调节能力。由于社会进步,物质产品不断丰富,人们脑力劳动越来越多而体力劳动越来越少,机体的运动也越来越少。许多病虽然在生理上能够得到预防和医治,但心理上的问题却会导致疾病的产生和延缓疾病的康复。比如心脑血管疾病,被称为A型性格敏感性疾病。即使发病被暂时治好了,绝对要强的性格不变,病还是会发的。有些疾病本来就难以医治,加上心理因素就更难了。比如,癌症患者,心情的愉悦与否直接影响了治疗效果。甚至长期的抑郁正成为癌症的基本原因之一。

由此,心理健康的作用越来越大,心理健康课也必然要开设!不仅大学生需要,任何群体都需要!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itchenconsultech.com/post/6804.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