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烹饪的思想内容?
中国烹饪以饮食有节、五味调和为主要思想,从食者的节制到食物的调和,都极其讲究。
饮食有节,是让食者不要追求食物的厚重滋味,要将饮食与养生相结合,以“谨和五味”,达到“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五味调和,则是烹调工艺的精髓,是中国菜的灵魂,说的是饮食结构既要合理,也要调味得体,味美适口。俗话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其关键也是调和,让我们在面对食材的时候,不光要讲求本味(自然的味道),还要合乎天时(时令得当),然后才是做出适口的美味。
烹饪是人类在烹调与饮食的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累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含烹调技术、烹调生产活动、烹调生产出的各类食品、饮食消费活动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众多精神产品。中国烹饪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东方魅力,主要表现为以味的享受为核心、以饮食养生为目的的和谐与统一。
中西午餐饮食文化差异的现代意义?
中西哲学思想的不同,西方人于饮食重科学。重科学即讲求营养。故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进食犹如为一生物的机器添加燃料,特别讲求食物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各类无机元素的含量是否搭配合宜,热量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以及这些营养成分是否能为进食者充分吸收,有无其他副作用。这些问题都是烹调中的大学问,而菜肴的色、香、味如何,则是次一等的要求。即或在西方首屈一指的饮食大国--法国,其饮食文化虽然在很多方面与我们近似,但一接触到营养问题,双方便拉开了距离。
中国五味调和的烹调术旨在追求美味,其加工过程中的热油炸和长时间的文火攻,都会使菜肴的营养成分被破坏。法国烹调虽亦追求美味,但同时总不忘“营养”这一大前提,一味含营养而求美味是他们所不取的。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现代烹调思想,特别强调养生、减肥,从而追求清淡少油,强调***用新鲜原料,强调烹调过程中保持原有的营养成分和原有的味道,所以蔬菜基本上都是生吃。所以说西方饮食之重营养是带有普遍性的。
食疗文案?
1、烟火人间风味长存。
2、人间大事,吃喝二字。
3、心里有光,慢食三餐。
4、星河滚烫不如麻辣烫。
5、尝百味烧烤,品人生百味。
7、干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
8、我总徘徊在吃饱和吃撑之间。
9、栽到美食堆里,我愿赌服输。
10、美食出于味道,快乐源于简单。
谈谈自己对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看法?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是一个悠久而丰富的历史遗产,它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和审美情趣。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饮食文化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并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注重“味”的体验。中国的饮食文化强调“民以食为天”,注重食物的口感和味道。在中国的传统烹饪中,各种食材的搭配和烹饪技巧都是为了追求完美的口感和味道。同时,中国人还注重饮食的色彩和造型,追求美食的视觉享受。
其次,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具有地域性和民族特色。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和饮食习惯都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风格的菜系。比如,川菜的麻辣、粤菜的清淡、鲁菜的豪放等,都是不同地域文化的反映。同时,各个民族也有自己的饮食习惯和文化传统,如***的***食品、苗族的酸汤鱼等。
第三,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强调“养生”的理念。在中国的传统饮食中,食物不仅是满足生理需要的手段,更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式。古代中国人注重食物的营养搭配,讲究食材的新鲜和天然,追求食物的绿色、有机和健康。同时,各种烹饪技巧也是为了更好地保留食材的营养和原汁原味。
最后,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中国的饮食文化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变迁,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审美情趣。在中国的历史文献中,有许多关于饮食的记载和传说,如《论语》中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红楼梦》中的美食佳肴等。这些历史资料不仅具有文化价值,也是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