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中饮食养生总原则

  1. 四季养生原文?
  2. 中医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什么意思?
  3. 读《黄帝内经》要懂得饮食有节和平衡,要知道饮食该如何把握?
  4. 《黄帝内经》里所说的: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是什么意思?
  5. 古代有哪些饮食养生方面的书籍?

四季养生原文?

       《皇帝内经》中四季养生的说法:“故智者之生也,必须顺四时而避寒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一年四季的特点:春温、夏热、秋凉、冬寒。

       合理安排饮食春季宜补温养生;夏季宜清热防暑;秋季宜生津防燥;冬季宜补温去寒。

内经中饮食养生总原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医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什么意思

黄帝内经》有大量的篇幅在讲养生,有一句话作了很好的归纳,“上古之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天年,度百岁乃去”。大致的意思是讲,人要法于自然,遵循天地阴阳及自然变化规律,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饮食有节制,作息有规律,注意精神调养,劳逸结合,自然能够长命百岁。

人体身体的调养要顺应自然,做到与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相协调相对应,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保养身体,增强人体的适应自然能力

春季万物生发,阳气上升,这时候大自然冬天的收藏状态苏醒过来,人体也要相应的增加户外的活动量,春季仍然有寒气,也要注意适当的防寒保暖,以保护人体升发的阳气。

内经中饮食养生总原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夏天阳气逐渐上升达到顶峰,暑热亢盛,要注意避暑,但顺应自然的节气规律,春夏要养阳气,不宜过度的清凉,不宜食用过多冰凉食品,否则容易伤及阳气,对于阳虚的人来讲,夏季养阳是最容易的,而且是最合适的季节

秋天气候逐渐收敛,万物收藏回来,天气转凉,燥邪容易侵袭人体,可以多食用滋阴润燥收敛之品,以防止秋燥

冬天万物收藏,阳气最弱,阴气最盛,户外天寒地冻,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增加休息睡眠时间,但辛辣燥热温补之品也不宜食用过多,否则在冬天反而容易上火,不利于冬季养阴。

内经中饮食养生总原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因此掌握四时的运行规律,人体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也会受到自然的影响,顺应四时,以养天命。

读《黄帝内经》要懂得饮食有节和平衡,要知道饮食该如何把握?

黄帝内经成书于东汉时期,距离现在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里面的朴素哲学思维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思考地,但是黄帝内经里面具体的医学指导,个人认为需要结合现代医学。

我们是现代人受过高等教育如果现在还按照黄帝内经里面的来做,你让现在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理病理学、营养学等情何以堪呢?

就算是古人他们也不希望我们现在还抱着2000多年的书不思进取。我觉得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朴素辩证的去看待中医瑰宝!

《黄帝内经》里所说的: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是什么意思?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这段话出自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读了古今的众多注疏讲解,个人的看法,马莳解释应该是合乎文意,合乎道理的。这段话讲的是人如何用吃、穿去应对环境的变化,才能卫生,才能保护自己的身体。

甲骨文字形。壬是任的初文。壬即担荷的担子的竖立形。本义:挑担;荷;肩负。“任”是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从人,从壬(承受),会人抱在怀里之意,壬兼表声。隶变后楷书写作“任”。




《说文·人部》:“任,符(保)也。从人,壬声。”(任,保举。从人,壬声。)


“任”的本义指抱在怀里。引申表示负担、担当。如成语“任重道远”,其中的“任重”就是指担子很重。


责任、任务是一种看不见的担子,负某种责任,就等于挑了某种担子,所以又引申指责任、任务。又引申为职务、职位。如成语“走马上任”。还指担任(职务)、任用。如成语“举贤任能”、“知人善任”。


“顺四时而适寒暑”,根据天气寒暖风雨的变化,穿着相应的衣服,冬天穿皮裘,夏天着轻纱,雨天披蓑衣。冬天防寒保暖,夏天散发热量,用着装应对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尽可能使人体的小环境处于相对的稳定状态,减少人体卫外阳气的出,减少汗出,减少津液的耗,减少精的耗。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适寒暑,目的是能够“节阴阳而调刚柔”,用尽可能少的能量消耗,尽可能少的阳出,少出少入,去维持人体太极升降不断地往复运动辟谷道家修行的一种方术,不入不出,人处于无为的状态,无用、无耗,没有物质交换能量交换,形体不弊,精神不散。


任期服,人所服之装,任用的服装,能够担当卫护人体所任之务。


大禹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斗笠遮阳,蓑衣挡雨。古人作战时顶盔掼甲,现代人上战场代头钢盔身穿防弹衣。炉前工人着防热服,护目境,防尘口罩,防热手套,防热鞋。轻纱古代的防晒服,光身体阳光灼伤人的[_a***_],雨靴防湿气侵害人体。宇航服、医疗防护服、防毒面具、防化服等专业服装去担当对口专业的防卫人体的任务。


很多脑血栓的人夏天也戴手套,下井工作的夏天也要穿棉袄,服什么,看的是个人的体质状态,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

美其食,食本身美,吃的人美。古代的美是乾健的象,也就是说粮食是“贞”的实,粮食有的贞的性能,外观黄茂方苞,食之香甘,耐饥,抗饿,抗邪气,防病,益智,泽肌。贞的粮食,人吃了是会有健康的表现,人神***奕奕,精神饱满,皮肤润泽,精力充沛。


黄帝讲“四时不正,正五谷”。天有运气太过不及之偏气,个人有禀赋天命五行之偏性,五谷有五味,用五谷本身的木火土金水五行偏味,温凉寒热偏性,激发人体相应脏产生一定的偏气,调节人体五脏之气,去对冲,平衡自然界的四时偏气对人体的不良影响,不良反应,就是美其食。人的美,形体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当下所呈现的气色,气色反映当下的健康状态,神气,神色,反映神的状况。神躁动,人不安;神疲,人乏力;神去,人机息。“早穿棉午穿纱,晚上捧着火炉吃西瓜,”就是美其食,任其服,知行合一的具体表现的真实写照。一就是道,一就是理,对了,有理,行就是正确的善行、德行,就有好的结果,吃的美了,穿着适宜,就有健康的身体,人的气色也就美了。新疆吐鲁番的气候是一处有四季,早晚不同天。人知的对错,由行的结果来检验。道不远人。学的东西正不正确,要时习之,按时节去做学到的事情,学到东西正确,有理,行就是善行、德行,就事半功倍;学到的东西,错误,无理,就会少得,不得,甚至有损失,种地颗粒无收收,连***都收不到;吃的不对,穿的不对就会生病,就会损害人的健康

此句出至《黄蒂内经,素问》第一篇

原文(节录)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慎,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欲,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此句是从心态的角度讲养生,一个人只有有了好的心态,才可以做到养生。

美其食,民以食为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要享受食物带来的美味,无论是粗茶淡饭,还是山珍海味,每种食物都有其独特的味道。

任其服,对服装的要求也要有顺和的心态,无论是绫罗绸缎还是粗麻布衣,只要是大方的,得体的,合身的,就是好的。

乐其欲,要以所处的环境为安乐,环境时刻变化着,要以平常心适应环境。

而要做到以上,就需要,高下不相慕,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要羡慕和嫉妒别人,平常心态,才能提高自己。

友友们如果你们有什高论,请指教!

古代有哪些饮食养生方面的书籍

自周秦以来,人们便开始重视饮食的营养和卫生,成于战国的我国第一部《皇帝内经》便提出了膳食平衡的理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以补精益气。”重视饮食的搭配科学地饮食,达到维持身体健康,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点我们的先人早已洞悉。

《神农本草经》说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实际上是食疗。汉代以前虽有托名的食书问世,如《神农食忌》,隋唐以前,魏崔浩《食经》、梁刘休《食方》等全部佚失,其他就是一些养生食疗散见于文章中。

唐代出现孙思邈《千金要方》,其中第二十六卷为“食治”,此书系统地把日常饮食之物的防病治病功能做了简述,共收入食物155种,水果29条,菜蔬58条,粮食27条,鸟兽虫鱼40条,如“小麦,味甘、微寒、五毒。养肝气,去客热……芋:味辛、平、滑,有毒,宽肠胃、充肌肤,不可多食,动宿冷”等。

元代也有一本专门讨论食疗和养生的书《饮膳正要》,堪称我国第一部营养学著作。书中讲了很多如何保养,如何注意食物的营养和卫生,包括预防食物中毒,这个词汇为医学沿用至今。

明代养生专著《遵生八笺》,高濂撰。八笺即从八个方面讲述修身养生来预防疾病、达到长寿方法,其中“饮馔服食”收录了3253种饮食和药方。“由飲食以資氣,生氣以益精,生精以養氣,氣足以生神,神足以全身,相須以為用者也…俾五味得為五內賊,是得養生之道矣。”

书籍很多,如果真的想要看书来增长养生知识,上面这几本足够用了,看不懂可以买现代简体重新编辑的,都是先人的智慧和经验总结,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itchenconsultech.com/post/38366.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