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情绪培养论文摘要

  1. 有哪些可以调控自己情绪的书籍值得推荐?
  2. 父母总是贬低孩子,是一种什么心理?怎样才能改变?

哪些可以调控自己情绪书籍值得推荐

我推荐两本:《情绪急救》和《控制愤怒

《情绪急救》

本书是几年前在豆瓣上看到特立独行的猫推荐,被她及其逗逼风的推荐语吸引,买书时便凑单了一本,没想到这本书竟然从此成了我的床头读物,离不开了。后来我签约了一个讲书稿平台,提交书单时第一本就选了《情绪急救》,可惜的是,已经有人解读过了,没写成。

这本书的作者叫盖伊·温奇,美国人,纽约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毕业后一直以私人心理医生的身份在曼哈顿工作,帮助病人将情绪急救的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情绪急救》简单来讲,是一本心理自助类书籍,作者列出了生活中常见的7类情绪——拒绝、孤独、丧失、内疚、反刍、失败、自卑我们造成的心理创伤,给出了相应的治疗原则这7类情绪困扰有个特点,就是没有严重到需要求助心理医生,但如果放任不管,感觉到糟糕的时间比较长,影响生活质量。比如,一个有反刍倾向的人,吃晚饭的时候和男朋友因为一些分歧吵架了,那接下来的这一晚上,她的脑海中一定会反复重现男朋友以前对自己的各种伤害,基本没法睡觉这个人就是我,捂脸ing),可如果在这个时候,她能翻开《情绪急救》,意识到自己又陷入了反刍中,并试用盖伊博士提供的治疗原则,那她很快就能从反刍中恢复过来。
图书市场上的心理自助类图书很多,我之所以偏爱这一本,是因为这些治疗原则简单便捷,效果明显,最起码对我是有用的。列举作者给的反刍的治疗原则,给大家看看:
  • 疗法A:改变视角
  • 疗法B:分散注意力,缓解情绪痛苦
  • 疗法C:脑海中改变情绪的含义,更加积极地解释各种事件,从而改变我们对现状的感觉。

陷入反刍情绪中时,我一般会选择B,看会儿综艺节目或者干脆去跑跑步,转移注意力。有时候也会选择C,就是在脑海中跟自己辩论,“刚才这个事情,他真的是针对我吗?”思来想去,到最后发现可能是自己过于敏感了,到这个事情,基本情绪困扰也就消失了。

《控制愤怒》

心理健康情绪培养论文摘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本书是我在写讲书稿时偶然碰到的,作者很厉害,叫阿尔伯特·埃利斯,你可能没听过,但没关系,你只要知道在美国和加拿大应用心理学家影响力排行榜上,他排第二,佛洛依德排第三就够了。

如果说《情绪急救》主要是在告诉我们遇到情绪困扰时怎么做,那么《控制愤怒》就是在告诉我们人为什么会被各种情况困扰。

阿尔伯特·埃利斯创立的门派——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不同于以往的心理流派,它认为人对某一***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对该***的反应,这就是说,人们的情绪困扰并不是由外界因素或者别人引起,而是由自己引起的。那么,控制困扰情绪的办法就是改变自己对这件事情的认知了。运用这一理论,作者写了一系列书,除了《控制愤怒》,还有《控制焦虑》等,其实换汤不换药,看一本就差不多了,只要记住这一理论,知道情绪困扰掌握在自己手里,改变起来就简单了。
《情绪急救》和《控制愤怒》,一个注重理论,一个注重方法,建议一起阅读,让我们都远离情绪困扰。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对这两本书的观点。

《沟通的艺术》这本书里,有个章节是专门讲情绪的,我个人觉得特别好。内容翔实,还有案例。

心理健康情绪培养论文摘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书里说,情绪分有助益情绪和无助益情绪。顾名思义,有助益情绪是有助于关系的有效运作。 显而易见,我们要把无助益的情绪减到最少。

首先要学会区分两种情绪的不同。

差异之一就是它们的强度。比如,一定程度上的生气和恼怒都是可以有建设性的。但是暴怒就是导致事情变得糟糕。

心理健康情绪培养论文摘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区别二在于时间的持续性。比如说,失去一份工作后,会有一段时间陷入沮丧。但是如果为此浪费过多时间,就会一事无成。这种过分沉溺在消极思想里的行为,只会强化自己的负面情绪社会科学家把这种行为称之为思维反刍。

其次,我们看一下无助益情绪的来源。

第一个来源是生理因素。像害羞,言语攻击和魄力都和生理因素有关。有些人认为是遗传导致的,不过生理因素并不是天生的,是可以改变的,怎么改变,后面再说。除此之外,认知科学家认为是与人的大脑有关的。大脑里的防卫系统在有生理危险的时候,会诱发大脑害怕或愤怒的情绪。比如,有的人离你很近,你就觉得不舒服。有人插队,你会很生气。

第二个是情绪记忆。神经科学家认为,有些威胁的来源就是情绪记忆。比如,以前在学校里被同学嘲笑写字丑,从此就不会在公开场合写字。

第三个是自我内言。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对一件事情所作的诠释,决定了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想法也会对我们的感觉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在面试的时候,高度焦虑的人,可能会想,我做不好,这类负面的自我内言。情绪模式就是无助益的。

调控情绪的书籍跟多,看一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战争与和平,红楼梦,活着,呼喊与细雨,忏悔录,平凡的世界,许三观卖血记,唐诗三百首,鲁迅全集,家春秋,***诗词,三个火***,四世同堂,伟人传记,心理学教程,等等。

很高興來解答,調整人情緒的書籍很多

下面推荐几本:1《心理学最佳入门》 (美)桑德拉・切卡莱丽, 诺兰・怀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2《心理学入门》(德)格尔德・米策尔 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3《别让小情绪害了你》 弗雷德曼・肖普 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4《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美)康利 中信出版社出版

情绪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很多事情去调整。1多和亲友沟通遇到烦恼的解决不了的事情主动说出来 2看***的电影和节目 来缓解压力 3多听听轻快的[_a***_] 4去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 5看书 学习 6锻炼身体做到劳逸结合 。等等

人生在世烦恼在所难免,酸甜苦辣也是生活中的调味品。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他计较的少。人生的路很长,要调好心态。要想快乐的事,不愉快的事过去就是过去了别再想了。愿你早日开心快乐起来。喜欢的请帮忙点个赞,谢谢!

暂停:有些事只有停下来,才能想得更清楚

推荐过这本书,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不管别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或写了什么,都不要马上回应。 目标是让自己遇到意外或紧急状况时,不妨将自己的心智从行动中暂时抽离出来。

书中提到大概有70%到80%的语言沟通会被“忽略、误解或很快遗忘”。你心里可能会这么想:你说的和我听到的一样吗?我听到的和你的意思一样吗?你听懂我跟你说的意思了吗?

在流通中要以“达成沟通目的”为最高指导原则。 话说完和讯息传送出去,而且确定对方接收到你要传达的讯息,也的确按照自己的原意去理解,沟通才算完成。

在书中读到一些技巧对情绪控制很有帮助。

每一个人都会遇到一些情绪方面的问题,而且在一些场景中会有人利用你的弱点来攻击,让你失去自信或情绪崩溃。

父母总是贬低孩子,是一种什么心理?怎样才能改变?

父母贬低孩子,其实是父母不能接受自己的一些不完美,他们无法承受自己做得不好以后导致的屈辱感,所以把自己不能接受的坏的部分,投射给孩子,事实上这样非常有可能会使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好。

还有一种可能,父母只是把自己的父母与自己沟通的方式传承了过来,他们没有学会直接的给予支持和鼓励,而是用贬低的方式,希望能激起孩子的斗志,虽然我觉得这样有点难。

如何改变,我不知道您说的是父母的角度还是孩子的角度。

如果是孩子,了解了父母为什么要贬低自己,就有可能给自己解绑,被贬低并非是自己不好,并非是自己不值得爱。

如果是父母,可能就要探索更深层的原因。

这件事情,在我家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我做得多好,从来都没有得到过表扬,还惹来很多批评。我还没上学的时候,父母老是跟我说表哥成绩有多好,考了99分啥的。等我一上一年级,我连续5次考了100分,父母不曾夸我一句。倒是第六次考了99分,一直数落我。

在家里,我是家务活做得最多的,父母没有夸我,反而偶尔有一次偷懒,就要被说。

每次人家来我家里,看到满墙的奖状,夸我的时候,父母总是转移话题,说人家的女儿多好看,我家的女儿很黑。人家的女儿已经在上班挣钱了,我家的还在读书花钱。然后,从小被说黑这点给我造成了很大的阴影。搞得我一直以为自己很难看,也不怎么照镜子,不怎么爱与人对视。好在很多人对我还不错,让我不至于自闭。

不过,父母这种不断贬低自己孩子的行为,是真的会让孩子自卑。当我上大学以后,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不敢去竞争,因为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是结束了才知道,原来我的实力是比别人强的。

我不知道有多少中国孩子因为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而产生很多心理阴影阻碍了更好的发展,但我想,肯定不在少数。这也许是中西方文化差异决定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内敛而含蓄的,听到别人夸自己会不好意思,而西方人会直接说谢谢,兴然接受。

当我看到中国老师来了的纪录片是,很心痛。美国孩子的59分可以得到夸奖,中国孩子的99分却得到批评。而当今时代,我看到很多年轻的父母已经改变了思维,开始夸奖孩子。所以,也许你的父母也需要多去开开眼界,才能有所改变吧。建议把这部纪录片拿给你的父母看,让他们能够有所改变。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itchenconsultech.com/post/38271.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