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健康 约稿

  1. 阿城写的《棋王》、《树王》和《孩子王》你更喜欢哪一篇?

阿城写的《棋王》、《树王》和《孩子王》你更喜欢哪一篇?

中国现代文学史包含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

对于知青经历的回忆,有种说法是“伤痕文学”,但是此类文学作品中仍然以乐观向上为主基调呈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阿城写的《棋王》、《树王》、《孩子王》作品属于这个时期的所谓“伤痕文学”范畴,时间是八十年代。

环境与健康 约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能首先看到这类作品的读者,包括我,年龄至少也是70年代或更早期的人,有作品中的农村生活经历,容易产生共鸣。到现在,岁数都上来了。我是90年代初才看到的《棋王》,那时条件还不太好,这篇小说很有吸引力,虽然,港台***、歌曲已经开始在大陆流行,社会开始走向多元,但是,人们的***消费仍然简单,阅读***仍然是很多人的爱好和习惯

文学作品的好坏在于其能否引起大多数读者的共鸣,在这方面,在那个时期,《棋王》是一部好作品。

到现在,社会环境已经发生巨大改变,农村逐渐陌生,人们生活在舒适的环境里,现在的年轻人没有了以前的经历,读者基础发生了变化,《棋王》这类作品读的人自然而然就会减少

环境与健康 约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文学作品的功用就是为社会服务,新生代作品在不断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年轻人兴趣广泛,不能强求人们还去读。

我对《树王》、《孩子王》的印象已不太深刻,个人感觉还是《棋王》较好。就我这个岁数的人,已不主动去读了。

我更喜欢《棋王》。

环境与健康 约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阿城(1949—— )男,原名钟阿城,生于北京,原籍四川江津。1984 年发表处女作《棋王》,获得 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奖。是 20 世纪 80 年代“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中篇***《棋王》、《孩子王》,系列***《遍地风流》等。

《棋王》写的是“棋呆子”王一生的故事,王一生是下乡知识青年,在那个政治***、物资匮乏的时代,他对物质追求的第一要求就是“吃”。王一生饥不择食,只要是能充饥的食物,不论干湿,都能享用。而且吃相极恶。“惨无人道”的吃相揭示了主人公贫寒、饥饿的生存困境。王一生的精神追求就是下棋。***肯定和表现了王一生执着钻研棋艺的精神和他正直的人品、高尚的棋品、特别的处世之道和淡薄无争的性情。同时,***肯定

了衣食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又强调了作为人还学要更高的精神寄托和精神支柱。王一生的精神追求就是下棋,他一旦遇到下棋,便不论场合,车厢里、路灯下、垃圾堆旁,他都乐于与他人对弈。他借助下棋来淡忘生活的苦难,实现生命的自由和自我的超脱。王一生有着很高的人品和棋品,特别是对棋艺的追求,不含任何狭隘的世俗名利观念。他与深谙棋道的捡破烂的老头儿称为忘年交,在棋谱里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他主动放弃参赛的资格,却在赛后同时与九人展开车***战。王一生对理想境界的执着追求,在“连环大战”的壮观场面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示。

我最喜欢棋王。

棋王讲得是棋呆子王一生故事,此人对下棋非常着迷,能为了找一对手走上半个月,忍饥挨饿,只为能下棋。

看完此书,有很多感慨,最大的感悟是人活着,还是要有一点精神支柱,要有自己的爱好,能为之着迷的那种。“何以解忧,唯有象棋”这是主人公的心态。有了自己的精神支持,那么活着变多了意义

棋王不拘小节,但对下棋和吃饭都是精细无比的,在这些细节描写上,也不得不佩服阿城的文笔细腻,特别是刻画棋王吃饭的细节,仿佛那个人就站在我们面对,很有画面感。

还有一点,棋王一生对母亲的铭记,母亲送他的棋子,他一直贴身藏好,在获得比赛胜利后,王一生抱着母亲留给他的棋子痛哭流涕,让人动容。没有父母,便没有我们,亲情永远不可忘。

总之,我喜欢棋王的执着,欣赏他对下棋的虔诚热爱,这种热爱里没有功利之心,只有纯洁的赤子之心。

如果一个人没有癖好,那自然是无趣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itchenconsultech.com/post/37230.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