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课程情绪导入教案设计

  1. 什么是共情,如何感知别人的情绪?
  2. 当你沉溺在情绪里,并且引起身体不舒服的感受时候应该怎么办?
  3. 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怎么调整心态?

什么是共情,如何感知别人情绪

回答这个问题,先要说一下善良和软弱。

善良是崇高的感情。软弱是一种人性的特点。善良值得一生为之努力。人做到善良很不容易。我们大部分看到和理解的不是善良,而是善意,比如看到流浪猫产生怜悯之心或者给了流浪者一枚硬币。善良的人内心拥有的不仅仅是怜悯之心,而是真正的慈悲胸怀。心理学中,这是一种同理心。也叫共情心理。这是一种觉知力。同理心可以感知到他人的艰难和不易并且有意愿帮助他人,这在心理学中是一个人获得的能量和力量。心理学中,一个没有正面的能量不仅不会善良,而且会缺乏各种能力,比如,习惯抱怨,负向情绪多等等。软弱在心理学中属于负向能量,软弱的人一般能量较少,一般也很难承担起责任,甚至解决事情的能力也会比较弱。这两者的关系研究对于审视一个人的行为积极作用中国有句话“人善被人欺”,心理学中这种逻辑不成立的。欺软怕硬倒是有一定的科学逻辑。欺软中的“软”就是软弱,软弱的人因为回击力较弱才会被欺负。而善良绝对不是一种软弱,真正有能量,敢于回击的人绝不是软弱的人,但是他们一定有非常善良的。

同情心和同理心,都需要从小培养,但是很多父母会将两者混淆,同理心比同情心程度更深,因而更难达到,在人际关系中发挥的作用也更大。

心理健康课程情绪导入教案设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里还是要说一下同情心,是认知到别人的痛苦,从而引起恻隐之心。同理心,是能够感同身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实际感受到他人的痛苦。当听到他人遭遇不幸时,有同情心的人会说:“我真的替你感到难过。”

但是有同理心的人却会这样说:“我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我知道这是什么样的感觉。”同理心是牵涉两个人的互动过程,必须认真地倾听,而且了解、接纳对方的感觉,这是一种认同他人体验的态度。同理心是一种关心与爱的艺术,是高情商的表现。

不过,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育出来的。英国心理学家提出了两点建议,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发展同理心:不嫉妒,不攀比

心理健康课程情绪导入教案设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什么是共情,如何感知别人的情绪?

共情是被心理学认为影响咨询进程和效果的关键,罗杰斯曾这么定义:“所谓的共情是指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它意味着进入他人的私人认知世界,并完全扎根于此。” 就是说与一个人共情,需要以他的视野看世界,要进入他的世界里,一同感受所有的感受 。 共情也可以说是人们共同的心理沉淀或个人类似的生活经历。

比如,听到老人讲革命事迹,仿佛真的回到那烈火战车上的豪情;讲到上阵杀敌,恨不得我们也共赴现场,就是这样一种共情,荣辱与共也是一种共情。

心理健康课程情绪导入教案设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那么如何用共情来感知别人的情绪?

要能感知别人的情绪,要先理顺什么是情绪?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情绪既是主观感受,又是客观生理反应,具有目的性,也是一种社会表达,可分积极情绪和消积情绪。

我们要用共情来感知情绪:

首先,要接纳情绪所处状态,客观实际的分析,对方实际情绪产生的特点原因和文化背景。比如,用共情来感知孩子的情绪,需要明确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性的特征,会产生什么阶段性的想法,才能够更好地遵守孩子的成长规律,客观感知孩子的情绪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长久的还是阶段性的,从而明白其实际需求。

其次,走出自己心里世界,换位思考,进入对方心里世界。摆脱以自我中心,让自己处于无我状态,用"你感到…因为…"引导诉说,一边倾听来对方的叙述,一边通过观察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进入对方的精神世界,并能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体验这个精神世界所处的情绪状态。这里要因人而异,善于感知,使用躯体语言进行交流,把握好角色,感同身受。

最后,跳出来以言语准确地表达对对方内心情绪体验的理解,回应传递给对方知道,明白他的表达,让他感受到是可以与他的内心世界情绪同频共振,甚至也可协助对方了解他未知或逃避的部分情绪。

人与人的交往中,总在情绪场中,一个眼神,一个欲言又止的表情,一个低头回眸,一声若无其事的微笑…都可能体现着对方千变万化的情绪,要想准确感知,唯有用心,唯有用真诚进入对方世界,时刻以对方视觉感受所有情绪。


共情是被心理学认为影响咨询进程和效果的关键,罗杰斯曾这么定义:“所谓的共情是指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它意味着进入他人的私人认知世界,并完全扎根于此。” 就是说与一个人共情,需要以他的视野看世界,要进入他的世界里,一同感受所有的感受 。 共情也可以说是人们共同的心理沉淀或个人类似的生活经历。 比如,听到老人讲革命事迹,仿佛真的回到那烈火战车上的豪情;讲到上阵杀敌,恨不得我们也共赴现场,就是这样一种共情,荣辱与共也是一种共情。

那么如何用共情来感知别人的情绪?

要能感知别人的情绪,要先理顺什么是情绪?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情绪既是主观感受,又是客观生理反应,具有目的性,也是一种社会表达,可分积极情绪和消积情绪。 我们要用共情来感知情绪: 首先,要接纳情绪所处状态,客观实际的分析,对方实际情绪产生的特点原因和文化背景。比如,用共情来感知孩子的情绪,需要明确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性的特征,会产生什么阶段性的想法,才能够更好地遵守孩子的成长规律,客观感知孩子的情绪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长久的还是阶段性的,从而明白其实际需求。 其次,走出自己的心里世界,换位思考,进入对方心里世界。摆脱以自我中心,让自己处于无我状态,用"你感到…因为…"引导诉说,一边倾听来对方的叙述,一边通过观察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进入对方的精神世界,并能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体验这个精神世界所处的情绪状态。这里要因人而异,善于感知,使用躯体语言进行交流,把握好角色,感同身受。 最后,跳出来以言语准确地表达对对方内心情绪体验的理解,回应传递给对方知道,明白他的表达,让他感受到是可以与他的内心世界情绪同频共振,甚至也可协助对方了解他未知或逃避的部分情绪。

人与人的交往中,总在情绪场中,一个眼神,一个欲言又止的表情,一个低头回眸,一声若无其事的微笑…都可能体现着对方千变万化的情绪,要想准确感知,唯有用心,唯有用真诚进入对方世界,时刻以对方视觉感受所有情绪。

当你沉溺在情绪里,并且引起身体不舒服的感受时候应该怎么办?

昨天我有个朋友就给我震撼到了,因为他就困在自己的情绪里出不来了。

他是一个企业管理,他喜欢历史,总沉溺在历史中,对现实社会诸多的不满,所以非常的不快乐,这种不快乐的情绪被他带到了生活中,让他身边的人也不快乐。他觉得没有人理解他,自己越来越孤僻,焦虑,半夜里哭着和我倾诉。

我感觉到情绪对每个人来说太重要了。管理不好,你就会成为它的奴隶。被它控制。毁灭你的生活。

那么怎么样来对待自己的情绪呢?

首先我们要学会正确的面对它,情绪是我们身体内最直观的反应,它是让我们认识自己最好的一种方式

当你觉得不开心,沉溺在不良的情绪里,甚至影响到身体的时候,就该认真的审视一下,找到原因,问问自己事情怎么会发展成这样呢?这也是一个了解自我的过程,是不是自己让情绪在放任自流,才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学会看到情绪背后的真相,就像一面镜子,看到情绪背后自己真实的意图,找到真相,这样才能消除病灶让身体快快的好起来。

如果找到真相自己还从情绪里走不出来,自己不能化解,不要一个人闷闷不乐,憋在心里,不和别人说,就自己一个人在那不快乐,这样做迟早会生病的,不是身体的,就是心理的,一定要找个方式,把不良的情绪吐露出来,每个人的方式都不一样,这就是因人而异了,可以找人轻松,也可以通过书写啊,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啊!听听音乐啊,我有个朋友他遇见不开心的时候,就一个人散步,急走,直到把自己累的满头大汗的时候,心里就舒服多了。烦恼也好像随着汗珠逝去一样。

人活一世,不如意十有八九,我们少去想那八九,多想想那一二开心的就好了,做一个积极乐观的人,成为一个情绪管理的高手,你的人生就会快乐很多。


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怎么调整心态

浪漫主义认为,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那么我们姑且把星星孩子的到来,理解成上天给予父母最严峻的考验,考验人类博大的父爱母爱能承受起怎样的沉重和坚强。

孩子因父母而来,那么他的康复就是责无旁贷的义务,虽然这种义务有时让我们感到苍白和无力。但是无论你怎样难过,都别忘了付出就会有收获,而收获的多少虽然不一定成正比,但是,积攒起来的收获就是希望,就是你前进的动力。

[_a***_]大感到疲惫的时候,可以偷偷哭出来,因为焦虑和压抑需要宣泄,或者找合适的人倾诉,以防出现抑郁状态。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家长担忧孩子被排挤很正常,但是自闭症孩子也在随着年龄的加大而逐渐增加理解能力和认知,和唐氏综合征比起来,自闭症群体的智力和理解明显要强出很多。

我们不奢望能向青岛以琳自闭症康复机构创始人方静老师那样,把当初的自闭症儿子完成小学课业当成是一种奢望,甚至想过把思想天马行空要当总统而且必须是美国总统的儿子送进青岛市***院,而最后的努力付出结果是她把当初那样思想出格的孩子培养成香港大学博士生。

如果你也有过孩子读完小学是种奢望的想法,那么读完中学是不是超出我们的预期了?正常情况下,上了中学还有必须当美国总统想法的孩子似乎真有***的嫌疑,可是现在这个孩子已经博士生毕业了,并且能非常合理并能自我掌控台风进行了很多次专业性的演讲,这时候是不是你会觉得自己实在太过悲观了?

方静老师为孩子放弃了大学任教,我们有为孩子付出方老师走出的第一步吗?

读完博士的自闭症孩子不多见,但是读完大学的却不胜枚举。现在的孩子没有考上高中的比比皆是,念个技校,学个自己喜欢的专业不也是一种成功吗,相对来讲?

现在国家在不断完善对残疾人的保障制度,未来,等我们的孩子长大变老时,制度会随着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更加完善。

自闭症孩子思想相对单纯,活在自己的简单世界未尝不是好事,越来越快的社会节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抑郁症群体和越来越高

的***率。所以阿Q 精神有时候也是值得提倡的,这种精神在,快乐就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itchenconsultech.com/post/35195.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