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养生文化素材

  1. 健康饮食的结尾怎么写?
  2. 8月7日,是“立秋”节气,饮食上吃点啥好?该如何养生?
  3. 我国早期的烹饪思想是什么样的?

健康饮食的结尾怎么写?

1.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健康习惯,健康饮食,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让自己有个健康的诉求!

2.人的身体只有追寻健康,才能达到自己的未来,有健康的饮食会让自己活的更加的洒脱!

3.每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健康的饮食会带给你健康的身体,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活得长命百岁!

饮食养生文化素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8月7日,是“立秋节气,饮食上吃点啥好?该如何养生

8月7日,是“立秋”节气,饮食上吃点啥好?该如何养生?

国人爱过节,逢年过节都得要吃点什么补一补,不同的节气也有着专属于这个节气的饮食标签,比如说清明的青团,端午的中子,中秋的月饼,等等,饮食一面自带着底蕴深厚的文化,这也中华民族的独有的饮食文化

所谓贴秋膘,顾名思义就是让自己经过一个苦夏因胃口不开,大量出汗而掉的肥肉给补回来,以接来下为抵御寒冷的冬天而做准备,所以流行的贴秋膘通常是炖各类的肥甘味重的肉食来增加身体的脂肪含量。所以古人在立秋节气上饮食特点以增加脂肪为主。

饮食养生文化素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但是相对于以前缺衣少食的古代,现代人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其丰富,以前过年过节才能吃到的大鱼大肉,今日在百姓餐桌上几乎顿顿可见,以前人一到夏天汗出如雨,现在人门口有车,办公室空调,在家也是空调不间断,有多人还像以前农耕时代那样一到夏天汗出如雨,不病也虚的? 所以现代人在立秋节气,还要象古代那样贴秋膘就得谨慎,适可而止了。

1、立秋时,天地之气由夏长转为秋收, 人体气血能量也是如此,天地万物开始收敛,为来年的春生夏长做准备。

俗话说秋高气爽,秋天以后空气中的湿气渐渐减少气候变得开始干燥,所以立秋时节除了贴贴秋膘,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养生就是去除体内的湿气。

饮食养生文化素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千金月令》里记:“立秋日,取赤小豆,男女各吞7粒,令人终岁无病。”

吞赤小豆七粒,有点夸张和生猛,不建议实施,但是立秋时节,赤小豆确实不失为一个比较好的食材。

今天 2020年08月07日(农历六月十八)星期五,09:06:03是“立秋“日。

立秋标志着秋天的开始,是一年中气温由升变降的转折期。立秋后,昼夜温差逐渐变大,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应当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 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到舒展

立秋饮食有讲究,那么立秋后吃些什么好呢?

1、多吃酸性食物

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补肝气,如: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樱桃、柚子、柠檬、山楂、番茄、荸荠等。

2、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

秋燥时节,还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如辣椒、花椒、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这些食材属于热性,食后容易上火。

3、多吃鱼

秋天是需要进补季节,但很多人都害怕大量进补导致肥胖,不妨吃点鱼肉,鱼肉脂肪含量低,其中的脂肪酸被证实有降糖、护心和防癌的作用

4、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

我国早期的烹饪思想是什么样的?

中国烹饪文化的精华是饮食思想与哲理。先秦时诸子百家对中国人饮食思想与哲理的形成,都产生过影响

先秦以来,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医学家、艺术家多谙熟烹饪之道,以饮食、烹饪之事而论修齐治平,成为一种传统。这种传统,使烹饪超越了做饭做菜的局限,升华到一种思想、哲理境界。

阴阳家和医家讲阴阳平衡,四气五味;法家讲饮食去奢侈,崇节俭;墨家讲饮食“饱者去余”,“损而不害”,以适宜为定准。

特别是儒家讲满足人的“大欲”,通过饮食制度、饮食礼仪、烹饪规范等方面来实现“礼”的要求;道家讲饮食“法自然”,养生服食崇尚与自然的和谐;汉地佛教讲禁欲修行与实行素食制度;杂家讲通过烹饪调和以求“至味”等等,对于形成中国人在饮食烹饪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其影响不容低估。

先哲先贤的饮食思想与哲理,集中反映在处理食与自然、食与社会、食与健康、食与烹调、食与艺术五个方面。这些饮食思想与哲理是中国饮食文化珍宝,我们当加倍重视珍惜,勿使丢失。

欢迎大家关注:靠谱吃货 class="QIHEIHQ59ae021ee3827859 out-link" href="***s://***.toutiao***/c/user/4727232771/#mid=4727232771" id="link7769041006066733" target="_blank" 靠谱吃货:餐饮营销策划,旅游、酒店体验,美食媒体人。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itchenconsultech.com/post/33116.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