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人群-健康,环境-人群-健康模式

  1. 环境因素是指什么?
  2. 什么叫“内环境”与“外环境”?
  3. 什么是法律规定的公共场所?
  4. 面对陌生的环境如何去适应?

环境因素是指什么

环境因素

ISO14001:2004标准3.6条款对“环境因素”作出了定义:“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环境因素作用于环境,产生环境影响。ISO14001:2004标准3.7条款对“环境影响”的定义是:“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换言之,能够产生环境影响的因素,我们叫它环境因素。

什么叫“内环境”与“外环境”?

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之为内环境。

环境-人群-健康,环境-人群-健康模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直接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代谢所需要的氧气和各种营养物质只能从内环境中摄取,而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代谢终末产物也需要直接排到细胞外液中,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运输,由呼吸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此外,内环境还是细胞生活与活动的地方。因次,内环境对于细胞的生存及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非常重要。在地方病研究中,把人体以外的环境如水、土、食物、地质、地貌等统称为外环境。

1.内环境:内环境是指人体细胞所处的环境,包括生理、心理两方面。

2.外环境:外环境是指人的机体所处的环境,即环绕于人类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环境的一般概念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总体。从广义上说,环境是影响机体生命和生长的全部外界条件的总和。

环境-人群-健康,环境-人群-健康模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环境分为外环境和内环境,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不能截然分开。

什么是法律规定的公共场所?

法律上的公共场所是指人群经常聚集、供公众使用或服务于人民大众的活动场所,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反应一个国家、民族物质条件和精神文明的窗口。根据***院1987年4月1日发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能依法进行卫生监督的公共场所共7类28种:

1、住宿与交际场所(8种):宾馆、饭馆、旅馆、招待所、车马店、咖啡馆、酒吧、茶座。

环境-人群-健康,环境-人群-健康模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洗浴与美容场所(3种):公共浴室、理发馆、美容院。

3、文化***场所(5种):影剧院、录像厅(室)、游艺厅(室)、舞厅、音乐厅。

4、体育与游乐场所(3种):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公园

5、文化交流场所(4种):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

6、购物场所(2种):商场(店)、书店。

7、就诊与交通场所(3种):候诊室、候车(机、船)室、公共交通工具(汽车、火车、飞机和轮船)。

它们有共同的卫生学特点:人口相对集中,相互接触频繁,流动性大;设备物品供公众重复使用,易污染健康与非健康个体混杂,易造成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传播;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流动性大。其环境的卫生质量与整体人群的健康水平关系极其密切。

面对陌生的环境如何去适应?

适者生存道理太大了。陌生的环境其实大多数人都不适,从点滴做起,从主动问候别人做起,寻找闲聊的话题,当然这个适合外向型性格的人。内向型的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干好自己的本职力所能及帮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人都一样,首先要适应环境,然后适应环境后,改变环境。比如你来到一个陌生地方,如果你适应不了环境,你可能就被淘汰掉了,所以你必须适应环境,然后改变环境让环境适应你。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itchenconsultech.com/post/30909.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