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未成年人健康环境

  1. 现在温州有疫情,也没有评定风险等级,可以外出么?

现在温州疫情,也没有评定风险等级,可以外出么?

可以外出,但要注意安全防护和对方的防疫政策,及时关注最新疫情通报,尽量不要去中高风险区。

1.政策未提升风险等级,就还是低风险,是可以外出的

现在国家防疫信息公布及时,各地的风险等级在不断实时更新中。只要国家还没对温州的风险等级调整,就是说明风险可控,是可以出行的。

共筑未成年人健康环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本人之前在广州天河区,虽然同在广州,由于没在中高风险区,进出广州还是很顺利的(要求核酸检测政策之前)。

2.尽快接种疫苗

疫苗的有效性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实,只要身体允许,就应该尽早接种。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也为了国家。接种了疫苗,至少不会发展成重症。

共筑未成年人健康环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注意安全防护

由于最近的病毒有所变异,传播力增强。尽管打了疫苗,也不能放松警惕。该戴口罩还是要戴,注意安全距离。减少不必要的聚集。就是给国家做贡献了。不需要你去一线抗疫。

4.尽量避免去中高风险区

共筑未成年人健康环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应实时关注风险等级,还有密接者的行程。同时,保留好到各地的出行记录,以便出现问题时及时溯源,为查找病原体做好数据支撑。

能不能外出,主要看各地对于温州市疫情的认知评估程度。同时要看疫苗的接种情况。

从5月中下旬广州的疫情开始,这一轮疫苗接种就进入了加速度,迅速突破了3-8亿的大关。到目前为止,相当于全国已经有60%左右的人口接种了疫苗。考虑到一些重复,至少有一半的人口接种了各类疫苗。对于我们这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成就和进展。

疫苗接种速度的快慢,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

首先是疫苗的产量。我国年产国产疫苗30亿支以上,只要保障一半用于国内,就足够一人一针全民接种。但是今年还不到一半,所以目前的疫苗产量还得继续加大。好消息是我国还有几十支疫苗在研发的路上,只要拿到了生产许可,那么就能够顺利量产。

其次是需要接种的人群分布。目前,除了3亿左右的十八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以及2亿的老人,实际上大部分人群都已经完成了接种。后续除非放开这两部分限制人群,否则接种数量会到达一个平台。

但是只要有大部分人群接种了疫苗,外出就有了更多的保障!

目前温州不属于***疫情高风险、中风险地区,是可以外出的,但需遵循相关疫情防控规定和要求落实健康管理措施。

2021年6月1日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精准做好温州市***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有效控制和降低***肺炎疫情传播风险,结合近期国内疫情特点,提出疫情防控建议:

1、密切关注疫情动态,非必要不出境、非必要不去中高风险地区,若确需前往,需全程做好个人防护、保持社交距离,返温(温州)后按照温州市疫情防控要求落实健康管理措施。

2、国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应暂缓来温(温州)返温(温州),如仍来温返温的,严格实行“14+7”健康管理措施(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日常健康监测)。

3、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及目前虽无中高风险地区但已实施全域核酸检测地区(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广州市,佛山市南海区、禅城区,深圳市盐田区等)来温返温人员,均实行“3+14”健康管理措施,即核验3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纳入14天日常健康监测,期满再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广州市荔湾区(中高风险地区除外)的来温返温人员,除严格落实“3+14”健康管理措施外,在抵温后的第3天,再增加一次核酸检测。

4、自5月17日起有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现已抵达温人员,须主动与所在地乡镇(街道)、村(社区)或单位联系,如实报告个人旅居史、身体状况以及行程信息,自觉接受核酸检测等健康管理服务措施。对故意隐瞒或不服从防疫管理者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5、积极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肺炎最经济、最有效、最方便的手段,更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请符合接种条件的温州市民积极按照当地***的安排,配合做好预约登记等工作,有组织、有***参与疫苗接种工作,共筑全民免疫屏障。

6、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在人员密集和封闭场所,坚持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养成勤洗手、常通风、“一米线”、公勺公筷、咳嗽礼仪等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时刻注意自身、家人及周围人员健康状态,一旦出现发热、咳嗽、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疑似症状,须立即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尽快到就近发热门诊就诊,并如实告知个人旅居史、活动史和相关人员接触史。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itchenconsultech.com/post/27519.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