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健营养学院

  1. 什么是知行合一?

什么知行合一

看了很多回答,居然都在七绕八绕,始终没说到点子上,鬼谷君不得不出来跟大家唠唠,什么是王阳明说的行知合一。

老实说,这四个字的确不是王阳明首先提出来的。“知行”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其始于《尚书》与《左传》,《尚书》有“非知之艰,行之惟艰”之说,《左传》有“非知之实难,将在行之”之说。

知行健营养学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可是后人觉得王阳明是王阳明说的,其实王阳明只是重新解释了一下“行知合一”这个概念。

为什么他要重新定义呢?因为他发现理学,咳咳,也就是朱熹对于“行知合一”的理解和自己理解的不一样,存在弊端。关于朱熹和王阳明的关系,虽然不是一个时代的,但是两人的哲学观点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我们可以理解为“一内一外”,通俗的说就是,关于“道在何方和如何得到”的理解差异,这就是哲学家们的特点,玩概念。

我们先说说朱熹理学的“知行合一”,通俗的说,就是好好学习,日格一物,每天一点一滴的学习积累,搞明白道理后再去实践落实。

知行健营养学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对此,王阳明表示非常的不以为然。等这么玩下去,人这一辈子等懂多少道理?学海无涯啊!之所以他会这么想,主要受他14岁时“格竹子”的故事影响,他对着竹子干巴巴的苦思了七天七夜,啥也没悟出来。

因此,他否定了朱熹的“知行合一”。那么他是怎么理解的呢?

知行健营养学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首先我们讲个《传习录》里的故事,有学生问如何孝顺父母

要知道什么是知行合一,要先明确这里的知,通俗地讲就是知识、道理和理论等;再说行,就是行动和践行。

从学习认识了明朝王明阳的思想后,就纠正了人们普遍存在的知先于行的认知和想法。

其实,知行合一干的是一件事情。而非两件分开的事情,不可以分开而做的。

知和行,是共通的。也就是说,光有理论还不行,行动也非常重要。只有认真踏实去干好一件事情,才能有所收获。

而知行合一,强调的是两者之间的统一性。行是知的开始,知是行诚。有了想法,就要去做。将想法认知拿去实践,从而让自己在实践中,获得经验。以此来不断修正认识,然后再用修正的观点去指导自己的行动。最终将事情做到尽善尽美,从而获得成功。

在知行合一中,得到知和行,应该是一致统一的,没有先后顺序。否则,就会成为口是心非了。

***都知道了知,却难以做到行,是因为人的惰性使然。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未能做到知行合一。是因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那么,只有真正做到知和行的统一,才能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所谓“知”就是“知识”;所谓“行”,就是“实践”;所谓“知行合一”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只有“理论联系实际”的人,才是有“才干”的人,才干就是:理论+实践。

我对实践的理解是:实践就是把抽象思维(单纯知识)通过亲身体验(实践)而转化为形象思维的过程。原本是抽象的纯知识,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形象的场景。如果脑海里能够产生全过程的场景,理论通过实践就升华为才干了。

为什么现代文学很难超过“五四文学”呢?面临民族危亡的大是大非时代,任何一个文化人都是一个实践者,有来自于社会最基层的真实的实践素材为依据,不诞生伟大的作品反而成了一件怪事?

为什么***能够把一大批“李云龙”式的没有文化的农民培养成战无不胜的常胜将军呢?因为“李云龙们”接受的是最“言简意赅”而又“高深莫测”的“理论”,***的“游击战十六字方针”,就是高度浓缩的集大成的军事理论。“李云龙们”只要经历身经百战“实践”的洗礼,就能够成为比“楚云飞们”“麦克阿瑟们”强得多的“战神”般的将军。

由此观之,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是何等的重要!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itchenconsultech.com/post/18159.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